首页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目录

过客

数术是中华古代神秘文化的主干内容,在河图洛书、阴阳五行、八卦、天干地支基础上以数行方术。“数”,指气数、数理;“术”,指方术。

古代高人在研究河图洛书时将自然界所观察到的各种变化,与人事、政治、社会的变化结合起来,发现它们之间有某种内在关系,这种关系可用术数来归纳、推理。于是,术数便用来推测个人、团体的运势甚至国运的盛衰。凡是运用这种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预测过去和未来的,皆归纳入术数范围。如:星占、卜筮、六爻、六壬、奇门遁甲、相命、测字、起课、堪舆、择日等等。

数术被应用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,但它的来源却高的很。

现在人认为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,因为他们发现宇宙一直在膨胀中,这种膨胀就是大爆炸造成的。人类太渺小了,智慧极其有限,也只能认识到这里了。其实宇宙膨胀不是它在诞生而是它在毁灭,大爆炸正在进行中才会有膨胀,宇宙太大了,膨胀的速度比光速还快,在地球上看却非常缓慢,人类文明在大爆炸间隙中诞生又毁灭了不知多少次了。

道家太极大家都知道,太极上面还有个无极的概念,太极图大家看见过,无极图什么样子呢?无极没有图,都无极了哪里来的图啊?太极是无极的具体体现。道家讲无中生有,现在都变成一个贬义词了,它原来的含义是说宇宙是从无中诞生。这个“有”就是一,“无”则是零,老子叫它“道”,道生一。

无独有偶,佛家认为宇宙到了极高层次是“空”,释迦牟尼佛在谈到宇宙时说它是由四大构成的,地、水、火、风四种基本元素构成这个宇宙。他看到的已经很高了,但他的慧眼看到的范围可不止于此,再看,他发现四大都不存在了,空了,四大皆空。宇宙是从空中生出了四大,和道家无中生有的观点不谋而合。

不管是空也好,无也好,它并不是真的什么也没有,真的什么也没有了就不会生出四大来,它还有物质,只是那种物质没有办法形容了,连形容它的概念都没有,就叫它空和无。到了这个阶段,人类没有语言形容,没有办法理解,但是修炼上来的人可以看到它的真相,看到了也没办法写出来,说出来,佛陀不是有过拈花微笑传心法给弟子吗?只能靠以心印心和心领神会了。

就包括看经书,表面看他是那个意思,抱着各种不好的心去看,除表面意思外什么也看不到,可是要是放下人心去看,就会发现字面下的深层次含义。

地、水、火、风构成了宇宙,它跟道家的五行学说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是个什么关系呢?五行中的土和四大中的地可不是一种物质,它是从高层空间的地中提取剩下的废渣,五行中多了个金,这个金也是高层空间中废弃的物质,它们被当作垃圾扔到了三界之中,形成了三界。修炼界中有句话: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。五行所覆盖的范围,就是三界。

前面讲到,无中生有的有就是“一”,在数术中,这个一代表初始,代表天,五行属金,八卦为乾,方位为西北。关于“一”字在数术中的应用,有个小故事:

传说乾隆皇帝刚登基不久,年轻人喜欢游山玩水,一次微服私巡的时候,在街上看见一算命先生正在给人测字,测的都非常准确。

乾隆顿时来了兴致,便上前请先生测字。乾隆拿起笔来在纸上刚写了个“一”字,风就把纸吹在了地上,先生一看,顿时瘫软在地。

乾隆不解,问先生何故?先生说道:您写了一个“一”字落在地上,地表示“土”,加起来就是“王”,“王”在“白”纸上,那就是“皇”,说完,先生赶紧跪下:草民参见皇上!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

乾隆大为折服,赞叹不已。

有人不相信这个,说是迷信,别人如果也写个“一”让先生测,还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吗?当然不会,高人测字,可不是只看字,他要参考很多因素的。

比如以出生年月日时算命,年的干支加上月的干支加上日的干支加上时的干支,叫四柱预测,别说全世界了,就是中国,现在每5秒钟就会有一个人出生,一分钟就是12人,一个时辰(2小时)就是1440人,那么这1千多人的命运能是一模一样吗?所以要想准确预测一个人的命运,还得加上性别因素,男女不同命,这下就只剩下一半人了,还是很多人重复,再加上出生地点,重复的就很少了,就算是双胞胎,还有个出生先后呢,阳日和阴日出生对兄弟或姐妹的影响各不相同,何况还有姓名的不同。

一还代表唯一,在文玩界,孤品价值都很高,因为就一件了,可以漫天要价,如果一个人手中有全世界仅有的2件瓷器,每件价值1个亿,他不小心打破了一件也不用心疼,因为剩下的那件孤品价值依旧是2个亿。

我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,需要格外珍惜。我常常想,我能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生到中国,又能走入修行,简直太幸运了。人生的意义就是返本归真,很多人不知道机缘只有一次,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。

 

https://www.zhengjian.org/node/287455

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